Oracle 強烈建議在診斷過程中使用監視工具來收集效能資料。監控 Oracle Hyperion Financial Management 應用程式伺服器、Web 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及網路層,以取得有用的效能資料。
在 Linux 環境中,可使用 OS Watcher Black Box 等工具來監控作業系統和 Financial Management 處理程序。
在 Windows 環境中,可使用 Microsoft Performance Monitoring 等工具來監控 Financial Management 應用程式處理程序效能。以下是設定「效能監控」以收集 Financial Management 應用程式特定計數器的相關步驟:
要監控的效能計數器包括:
子系統 | 計數器 | 指引 |
---|---|---|
記憶體 | 記憶體:可用系統記憶體分頁表格項目 | 「可用系統記憶體分頁表格項目」小於 8,000 時為警告。
「可用系統記憶體分頁表格項目」小於 5,000 時為嚴重。 |
記憶體 | 記憶體:可用 MB | 不可低於已安裝實體記憶體的 20% 至 25%。在這些情況下,請仔細監視「分頁」活動。 |
記憶體 | 記憶體:分頁讀取數/秒 | 此計數器任何時候都應該低於 1,000。 |
處理器 | 處理器:處理器時間百分比:_Total | 處理器使用率總計應該低於大約 70% 至 80%。 |
處理器 | 處理器:處理器時間百分比:(N) | 每個處理器例項應該低於 70% 至 80% 使用率。 |
磁碟 | 實體磁碟:平均磁碟秒/傳輸 | 必須低於大約 25 毫秒。
一般規則:當「平均磁碟秒/傳輸」(磁碟延遲計數器) 明顯大於 25 毫秒時,表示磁碟子項統不健全並出現瓶頸。請注意,此計數器不會告訴您如何修正問題;但會指出發生問題。 |
磁碟 | 實體記憶體:平均磁碟佇列長度 | 平均值應該小於磁碟的主軸數。如果使用 SAN,請忽略此計數器並集中於延遲計數器:「實體磁碟\平均磁碟秒/讀取」和「實體磁碟\平均磁碟秒/寫入」。 |
磁碟 | 實體記憶體:平均磁碟秒/讀取 | 平均值應該低於 20 毫秒。
峰值 (最大值) 不應該高於 50 毫秒。 |
磁碟 | 實體記憶體:平均磁碟秒/寫入 | 平均值應該低於 20 毫秒。峰值 (最大值) 不應該高於 50 毫秒。 |
網路 | 網路介面:位元組總計/秒 | 對於 100-Mbps 網路介面卡 (NIC),應該低於 6 至 7 MB/秒。
對於 1000-Mbps NIC,應該低於 60 到 70 MB/秒。 |
網路 | 網路介面:封包出埠錯誤 | 應該任何時刻都是零 (0)。 |
程序 | 計數器 / 指引 |
---|---|
Oracle Hyperion Financial Management:
例項: 1 JHsxServer 2. XFMDataSource |
處理程序:處理器時間百分比 – 處理程序處理器使用率應該低於 90%。
處理程序:專用位元組 - 報告針對特定處理程序專門配置的位元組,對於發生記憶體洩露的處理程序,此值可能會升高。 處理程序:工作集 - 報告配置給處理程序的共用與專用位元組;對於發生記憶體洩露的處理程序,此值可能會升高。 處理程序:頁面錯誤/秒 - 報告處理程序引起的錯誤 (硬式與軟式錯誤) 總數;對於發生記憶體洩露的處理程序,此值可能會升高。 處理程序:分頁檔案位元組 - 報告分頁檔案的大小;發生記憶體洩露時,此值可能升高。 處理程序:控制碼計數 - 報告應用程式針對建立物件所開啟的控制碼數目。程式使用控制碼來識別必須存取的資源。發生記憶體洩露時,此計數器值可能升高。 處理程序:虛擬位元組 - 處理程序所使用之虛擬位址空間的目前大小 (位元組)。perfmon 處理程序的虛擬位元組快速增加且未曾釋放記憶體,即表示應用程式發生記憶體洩漏。 處理程序:虛擬位元組尖峰 - 處理程序在任何時候使用之虛擬位址空間的最大大小 (位元組)。perfmon 處理程序的虛擬位元組快速增加且未曾釋放記憶體,即表示應用程式發生記憶體洩漏。 程序:集區未分頁位元組 - 系統記憶體 (實體記憶體) 區域中分頁集區的大小 (位元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