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Java Enterprise System 5 监视指南

通用监视模型 (Common Monitoring Model, CMM)

标准化监视机制的基础是定义受监视的对象并在所有受监视的组件中应用这些对象。为此,监视体系结构将通用监视模型 (Common Monitoring Model, CMM) 定义为由分布式管理任务组 (Distributed Management Task Force, DMTF) 维护的通用信息模型 (Common Information Model, CIM) 的扩展。CMM 既是信息模型(指定受监视的对象,如计算机、应用程序等),也是数据模型(指定统一值,如操作状态值)。作为信息模型的一部分,CMM 还定义对象的属性(例如由服务处理的请求数)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如在某台计算机上托管某个服务的事实)。

由于 CMM,一些概念(如应用程序、服务、访问点等)对于所有产品组件都是相同的,即使底层实现不同也如此。例如,Web Server 可能公开用于处理 HTTP 请求的服务,而 Directory Server 可能公开用于处理 LDAP 请求的服务。但是,标准对象会捕获这两种功能的公共特性,例如可以度量已处理的请求数,给定时间段内响应请求的平均时间,等等。

而且,某些数据值已标准化,这样其含义在整个系统中是统一的。例如,不论正在监视的是什么产品组件,操作状态 DEGRADED 始终意味着服务仍然可用,但性能已极大下降。

CMM 规范体现在用于程序设备的 Java 接口和类中,如附录 A,CMM 对象参考 中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