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成長
評估系統的成長以判定延展性需求包含預測、評估和可能無法滿足的假設。可延展系統之開發需求的三個關鍵,如下所示。
-
高效能設計策略。在指定效能需求期間,請納入潛在容量以處理日後可能增加的負載。同時,在預算限制內將可用性最大化。這項策略可讓您吸收成長並提高調整系統規模的排程基準點。
-
增量部署。增量部署可協助排程資源的增加。指定調整系統的清楚基準點。基準點通常是會與特定日期相互協調以評估延展性的負載型需求。
-
大規模效能監視。監視效能可協助判定何時需要為系統增加資源。監視效能需求可為負責維護及升級的作業人員和管理員提供指導。
下表列出在判定延展性需求時要考慮的因素。
表 3–5 延展性因素
主題
|
說明
|
分析使用模式
|
透過研究現有資料,瞭解目前或是預期使用者基礎的使用模式。缺少目前的資料時,分析工業資料或市場估計。
|
合理的最大規模設計
|
為已知和可能的需要設計朝向最大需求規模的目標。
這常是基於對現有使用者負載和合理預期的未來負載的 24 個月估計。估計的時期絕大部分依賴設計的可信度。
|
設定適當的基準點
|
遞增式實作部署設計來符合短期需求,並使用緩衝以允許預期外的成長。設定增加系統資源的基準點。
例如:
-
取得資金 (例如季度或年度)
-
購買硬體和軟體的前置時間 (例如一到六個星期)
-
緩衝 (10% 到 100%,根據成長預期)
|
吸收新興技術
|
瞭解新興技術,例如較快的處理器和伺服器,以及這項技術會如何影響基礎架構的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