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啟動環境建立檔案系統的規則與為 Solaris 作業環境建立檔案系統的規則相同。Solaris Live Upgrade 無法阻止您對重要檔案系統做無效的配置。例如,您可以輸入 lucreate 指令,為 root ( /) 和 /kernel(root [/] 的無效分支)建立獨立的檔案系統。
將目錄分割成多個裝載點後,將無法維護檔案系統的硬連結。例如,如果 /usr/stuff1/file 是連結到 /usr/stuff2/file 的強制連結,且 /usr/stuff1 和 /usr/stuff2 分割成不同的檔案系統,檔案之間的連結就會消失。 lucreate 會發出警告訊息,接著就會建立符號連結來取代遺失的強制連結。
以超級使用者的身份登入。
鍵入:
# lucreate [-A 'BE_description'] \ -m mountpoint:device[,metadevice]:fs_options \ [[-m mountpoint:device[,metadevice]:fs_options]] -n new_BE |
(選擇性的)建立與啟動環境名稱 (BE_name) 相關的啟動環境說明。此說明可為任意長度,且可包含任何字元。
指定新啟動環境的檔案系統配置。作為引數指定給 -m 的檔案系統可以位於同一個磁碟上,也可以分佈於多個磁碟上。請視需要的次數重複使用此選項,以建立所需的檔案系統個數。
mountpoint 可以是任何有效的裝載點或–(連字符號),其指出一個交換分割區。
磁碟裝置的名稱,格式為 /dev/dsk/c wtxdys z
Solaris 容體管理程式複合裝置的名稱,格式為 /dev/md/dsk/dnum
Veritas 容體管理程式容體的名稱,格式為 /dev/vx/dsk/volume_name
關鍵字 merged,指出指定裝載點上的檔案系統將與其父檔案系統合併
fs_options 欄位可以是下列任何一項:
ufs,表示 UFS 檔案系統 。
vxfs,表示 Veritas 檔案系統。
swap,表示交換檔案系統。 交換裝載點必須是一個 –(連字符號)。
對於邏輯裝置(鏡像)檔案系統,幾個關鍵字即可指定要在檔案系統上採取的動作。這些關鍵字可建立邏輯裝置、變更邏輯裝置的配置或刪除邏輯裝置。如需這些關鍵字的說明,請參閱建立具有 RAID-1 容體(鏡像)的啟動環境(指令行介面)。
欲建立的啟動環境名稱。BE_name 必須是系統上的唯一名稱。
在此範例中,前面的指令將新啟動環境中的 root (/ ) 檔案系統分割成多個磁碟片段。假設來源啟動環境有 /usr、/var 和 /opt,它們位於 root (/): /dev/dsk/c0t0d0s0 / 。
在新的啟動環境中,將 /usr、/var 和 /opt 分開,把這些檔案系統分別裝載到它們自己的磁碟片段中,如下所示:
/dev/dsk/c0t1d0s0 /
/dev/dsk/c0t1d0s1 /var
/dev/dsk/c0t1d0s7 /usr
/dev/dsk/c0t1d0s5 /opt
說明 mydescription 與啟動環境名稱 second_disk 有關。
# lucreate -A 'mydescription' -c first_disk \ -m /:/dev/dsk/c0t1d0s0:ufs -m /usr:/dev/dsk/c0t1d0s7:ufs \ -m /var:/dev/dsk/c0t1d0s1:ufs -m /opt:/dev/dsk/c0t1d0s5:ufs \ -n second_disk |
建立完新的啟動環境後,便可以升級或啟動(設定成可開機)。請參閱第 33章, 使用 Solaris Live Upgrade 升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