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存储配置文件对话框

导航:System(系统) > Global Settings(全局设置) > Storage Profiles(存储配置文件) > Actions(操作) > Create Storage Profile(创建存储配置文件)

添加具有定制 QoS 的新存储配置文件。随后可以在管理逻辑卷时选择该存储配置文件。
Name(名称)

标识存储配置文件的名称。在某些情况下该名称包括与配置文件关联的应用程序的名称。

存储配置文件名称最多可由 128 个 UTF-8 字符组成。

Enter Basic QoS Settings(输入基本 QoS 设置)
打开 "Enter Basic QoS Settings"(输入基本 QoS 设置)对话框,您可以从中输入以下基本 QoS 参数。系统会将基本设置选择转换为以下高级 QoS 设置:
  • RAID Level(RAID 级别)

  • Read Ahead(预读)

Typical Access(典型访问)
标识最常见的数据访问方法。有效的偏向:
Sequential(顺序)

表示读取请求和写入请求主要通过按物理顺序依次访问记录的方式对数据执行操作。

Random(随机)

表示读取请求和写入请求主要通过按任意顺序访问记录的方式对数据执行操作。

Mixed(混合)

表示读取请求和写入请求有时按顺序有时随机对数据执行操作。

I/O Bias(I/O 偏向)
标识典型读写比率。有效的 I/O 偏向:
Read(读取)

表示大多数访问请求针对读取操作。

Write(写入)

表示大多数访问请求针对写入操作。

Mixed(混合)

表示针对读取操作和针对写入操作的访问请求数差不多。

Redundancy(冗余)

标识 Oracle FS System 为卷创建的奇偶校验位的副本数

有效冗余级别:
Single(单)

存储原始用户数据外加一组奇偶校验位,以帮助恢复丢失的数据。在一个驱动器发生故障后,仍保持对数据的访问。单奇偶校验是使用 RAID 5 技术实施的,对于指定性能类型介质的存储类,单奇偶校验是默认冗余级别。

Double(双)

存储原始用户数据外加两组奇偶校验位,以帮助恢复丢失的数据。在两个驱动器同时发生故障后,仍保持对数据的访问。双奇偶校验是使用 RAID 6 技术实施的,对于指定容量类型介质的存储类,双奇偶校验是默认冗余级别。

RAID Level(RAID 级别)

标识一种存储机制,这种机制用于增强系统从失去一个或多个驱动器的情况下恢复数据的能力。

可能的 RAID 级别:
Single parity(单奇偶校验)

表示除实际数据外,逻辑卷还存在一组奇偶校验位。该奇偶校验级别可避免失去一个驱动器的影响。单奇偶校验作为 RAID 5 存储技术的变体实施。

Double parity(双奇偶校验)

表示除实际数据外,逻辑卷还存在两组奇偶校验位。该奇偶校验级别可避免失去一个或两个驱动器的影响,但是会稍稍降低写入性能。双奇偶校验作为 RAID 6 存储技术的变体实施。

Mirrored(镜像)

表示卷不存在奇偶校验位,而是系统将数据写入两个不同的位置。该 RAID 级别可避免失去一个驱动器也可能失去更多个驱动器的影响,并可提高随机写入操作的性能。镜像的 RAID 作为 RAID 10 存储技术的变体实施。

Read Ahead(预读)

标识系统用于顺序读取操作的预读策略。该策略确定系统置于控制器高速缓存中的额外数据量(如果有)。有效策略:

Normal(正常)

指示输入请求和输出请求大多数以随机方式或以混合型顺序和随机方式访问数据。

Aggressive(激进)

指示输入请求和输出请求大多数以顺序方式访问数据,并且工作负载偏向于读取操作。

Conservative(保守)

指示输入请求和输出请求大多数以顺序方式访问数据,并且工作负载偏向于写入操作。

Priority(优先级)
标识系统为逻辑卷的各个操作方面提供的优先级,例如控制器处理队列。处理队列优先级定义了卷专用的控制器 CPU 周期的百分比。也标识数据分散在旋转驱动器上的位置。有效的优先级:
Premium(超高)

表示以最高优先级响应处理队列中的请求

High(高)

表示以第二高优先级响应处理队列中的请求

Medium(中)

表示以中优先级响应处理队列中的请求

Low(低)

表示以第二低优先级响应处理队列中的请求

Archive(归档)

表示以最低优先级响应处理队列中的请求

Advanced(高级)

用于访问可能会影响系统性能的 QoS 属性。
注: 建议由了解所有 QoS 属性的专家管理员使用该选项。
Writes(写入)

标识用于配置文件的写入高速缓存规则。

有效选项:
Write-through(直写)

在写入请求完成之前将数据写入控制器高速缓存和存储阵列。此规则确保在写入请求返回应用程序之前将数据安全写入存储。直写缓存的执行速度比回写缓存慢,因为数据不仅要写入存储阵列,还要写入高速缓存。

Write-back caching(回写缓存)
将数据写入控制器高速缓存,写入请求立即返回,而不等待写入磁盘完成。在空闲周期内,系统将数据从高速缓存写入存储阵列。回写缓存的执行速度比直写缓存快,因为数据在写入请求返回之前仅需要写入高速缓存。
重要! 如果系统意外发生故障,则尚未写入存储阵列的高速缓存中的数据可能会丢失。

在关机过程中,系统将所有缓存的数据写入存储阵列。

Default(默认值)

指示 Oracle FS System 根据选定的 QoS 设置选择适当的写入缓存规则。

Stripe Width(条带集合宽度)

标识在其中写入数据的驱动器组数量。

对于定制存储配置文件,您可以从预定义的值列表中选择条带集合宽度。您也可以输入一个从 164 范围内的值。
预定义的条带集合宽度值:
1

指示条带集合宽度为 1 个驱动器组。

2

指示条带集合宽度为 2 个驱动器组。

3

指示条带集合宽度为 3 个驱动器组。

4

指示条带集合宽度为 4 个驱动器组。

6

指示条带集合宽度为 6 个驱动器组。

8

指示条带集合宽度为 8 个驱动器组。

64

指示条带集合宽度为 64 个驱动器组。

All(全部)

指示将逻辑卷分散到所有可用驱动器组。

auto‑select(自动选择)
指示 Oracle FS System 根据您选择的 Priority(优先级)选项确定条带集合宽度。
注: 建议您使用 auto‑select(自动选择)选项。
选择 auto‑select(自动选择)时,系统针对您选择的 Priority(优先级)使用以下条带集合宽度。但是,GUI 显示 auto‑select(自动选择),而非系统确定的实际条带集合宽度。
  • 归档优先级:系统使用 2 个驱动器组的条带集合宽度。

  • 低优先级:系统使用 2 个驱动器组的条带集合宽度。

  • 中优先级:系统使用 3 个驱动器组的条带集合宽度。

  • 高优先级:系统使用 4 个驱动器组的条带集合宽度。

  • 超高优先级:系统使用 4 个驱动器组的条带集合宽度。

Preferred Storage Classes(首选存储类)

允许您指定逻辑卷位于的存储类介质以及 Oracle FS System 使用介质的首选顺序。

Preferred Order(首选顺序)

指示 Oracle FS System 使用可用存储类的首选顺序。

例如,如果您要创建一个配置文件用于归档数据库记录,请将具有大容量的存储类作为您的第一选择。对于管理大型数据卷的配置文件,请选择针对读取和写入操作优化的存储类。

Storage Class(存储类)

指定逻辑卷所在物理介质的类别。

有效的介质类型:
Performance SSD(性能 SSD)

指定数据存储在针对平衡的读取和写入操作性能进行了优化的固态驱动器 (solid state drives, SSD) 上。

Capacity SSD(容量 SSD)

指定数据存储在针对容量和读取操作性能进行了优化的 SSD 上。为了实现读取性能和容量的优化,该存储类的写入性能有所牺牲。

Performance Disk(性能磁盘)

指定数据存储在高速硬盘驱动器 (hard disk drives, HDD) 上。为了缩短访问时间并降低读取操作和写入操作的延迟,该存储类会牺牲一些容量。

Capacity Disk(容量磁盘)

指定数据存储在高容量旋转 HDD 上。该存储类以速度为代价优化容量。对于不包括磁带存储选项的存储系统,该存储类始终提供最低的每 GB 容量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