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洞察分析可產生各種類型的視覺化,為您的資料提供特定的洞察分析。這些視覺化每一個都是利用資料中的不同資料欄並根據資料相關資訊環境內的洞察分析值排名。
- 維度明細 - 這些視覺化會聚總資料中維度的各個成員計量值。這可讓您快速檢視如何針對指定的維度分配選取的度量。此計量可以是資料集的度量、記錄計數,或是每一記錄的度量平均值。
- 熱力圖樞紐分析表 - 這些視覺化會聚總資料中兩個維度交集的計量值。樞紐分析表中的每個儲存格代表兩個所選 D2 維度的成員交集。透過這些視覺化,您只要查看表格中最深色的儲存格,即可快速瞭解計量的最高值位於何處。此視覺化中的計量可以是資料集的度量、記錄計數、每一記錄的度量平均值,或是代表這些選項其中任何一個的百分比 (右上方的總計等於 100%)。
- 前 10 名個體 - 此視覺化依資料集中計量的成員遞減值,顯示維度的前幾名成員。圖表中的最後一個長條顯示不在前九名內的所有成員計量平均值。也就是,不是最高排名的所有個體 M1 平均值。此資訊顯示相較於其餘群體的平均值,前幾名個體的領先程度。
- 80/20 - 此視覺化顯示針對指定計量,前 20% 資料中的記錄佔資料集總數的權重。前 20% 的計算是依據資料集中的詳細資料列。環圈圖顯示資料中前幾名個體對該計量的重要性。環圈圖中的弧形代表記錄的五分位數,也就是按資料列數目遞減的 20% 記錄連續區塊 (前 20% 個體,接著下一個 20%,以此類推)。弧形的大小代表每個五分位數的計量聚總值總計。
- 柏拉圖 - 此柏拉圖視覺化顯示維度的每一個成員 (中基數),依遞減的計量值排序。每個長條代表成員的此計量,線條則代表計量值的累計百分比 (總和為 1.0 = 100%),因為維度的每個成員是累計新增。柏拉圖有助於聚焦在提供最大相對值或頻率的區域。
- 散布圖和叢集 - 此散布圖視覺化會以資料的兩個不同計量作為座標軸,在方格上顯示維度的所有成員 (中基數)。每個計量依平均單位值分級。這些記錄的分布和可能的極端值代表維度成員值得注意的洞察分析。此圖表可讓您快速理解 B1 成員在這兩個度量的相互關聯程度,還可讓您輕鬆地瞭解哪些成員落在哪個象限。散布圖的變異顯示您的記錄自動分群至六個連貫的群組。
- 簡易趨勢長條圖 - 此視覺化代表計量隨著資料集中時間資料欄的趨勢演變。它可顯示值得注意的趨勢模式,例如成長或下降。此計量可以是資料集的度量、記錄計數,或是每一記錄的度量平均值。您也可以在圖表的右側,另外以預測線顯示相同的洞察分析。
- 依維度的比較趨勢 - 此視覺化會比較一段時間內,資料中每個維度成員的計量值趨勢。此圖表中的每條線都顯示一個指定維度成員的計量演變。維度中所有成員的計量值成長或下降可能不會一致,這可能是值得注意的洞察分析:哪一名成員的趨勢和其他人不同?
- 比較已編製索引趨勢 - 此視覺化會比較一段時間內,資料中維度資料欄每個成員的相對計量成長。每條線代表一個維度成員,並在初始期間設定基準索引值 1.00。一段時間的演變會顯示相較於初始期間中索引值 1.00 的後續期間相對值。使用索引代替絕對值可讓您對各個趨勢做出公平的比較,因為線條會顯示真實的相對演變,可正確地互相比較所有成員的成長。查看度量的絕對值而非索引值時,通常會因為值的差異而無法正確比較成長或下降。使用索引有助於您瞭解實際的相對行為。
- 依計量的已編製索引趨勢 - 此視覺化會比較一段時間內資料集中數個計量的相對演變。此折線圖會將一段時間內資料集中各個度量的索引值視覺化,每條線代表一個計量。使用索引代替絕對值可讓您對各個趨勢做出公平的比較,因為直接查看度量的絕對值通常無法正確的比較成長或下降。所有度量都在初始期間設定開始索引值 (1.00),線條顯示每個度量相較於其圖表中開始點 (索引) 的相對演變。
- 季節性 - 此視覺化中的長條代表依資料集時間物件的每年第幾月、幾號或星期幾區分的計量分布。您可以從此圖表看出幾個月比例值可能的季節性。季節性圖表對於識別特定期間內重複出現的資料樣式非常有用。若要瞭解計量值的季節性波動,這是極為重要的資訊。
- 成員貢獻橋 - 此橋形圖顯示資料集中每個維度成員對一段時間計量值變化的貢獻。此圖表有助於您瞭解在一段時間內,哪些成員是增加或減少變化的最大貢獻者。圖表中的每個灰色長條代表 T1 期間的計量值總計。兩個期間之間的綠色或紅色長條指出哪些成員有增加或減少的情形,以及這些成員對整體變化的貢獻。
- 維度成員分割 (混合) 與計量值 - 此視覺化有助於您瞭解資料中維度的所有成員隨著計量值成長的混合 (分割) 情況。長條代表計量的相對值:十分位數 1 = 依記錄的低計量值 (第一個 10% 記錄),十分位數 2 = 第二個 10%,一直到十分位數 10 = 依記錄的高計量值。在每個長條中,色彩顯示該十分位數的每個維度成員在總計量值的比例 (佔總計的百分比)。這有助於識別成員混合結構隨著計量值改變的變化情形。
- 依記錄儲格的計量直方圖 - 此視覺化會顯示計量依另一個度量的儲格分布的情形。圖表中的長條顯示計量的聚總,每個長條代表一個計量儲格:儲格 1 = 依記錄的低計量值,儲格 10 = 依記錄的高計量值。
- 維度成員盒形圖 - 此盒形圖視覺化會比較您的資料 (點) 中維度 D1 的個體 (中基數) 分布與資料中的計量值,並以資料 (長條) 中另一個維度 D2 的每個成員代表。盒形圖中的每個垂直長條代表一個 D2 成員,長條中的每個點都是單一 D1 成員,y 軸顯示其計量的平均單位值。每個長條都代表此 D2 成員的三個值:長條底端是第一個四分位數值,長條中間是平均值,頂端是第三個四分位數。此視覺化有助於您瞭解 D1 維度中的記錄分布,並將該分布中的差異與 D2 維度的成員進行比較。
- 依維度的記錄值分布 - 此圖表視覺化顯示每個維度成員 (長條) 計量值的記錄散布 (分布)。x 軸會依記錄顯示計量平均值。每個長條中的點代表資料集的細微記錄隨機群組。此視覺化有助於您瞭解不同維度成員間可能出現的分布變化 (視覺化上的不同水平長條)。
- 五分位數趨勢比較 - 此視覺化會比較資料中從第一個到最後一個 (五分位數) 20% 記錄群組 (依計量值排序) 經過一段時間的計量值趨勢。第一組和最後一組的成長或下降是否一致?哪一組群體的計量趨勢不同?圖表中的每一行都是一個五分位數,顯示一段時間的 M1 值趨勢。五分位數是 20% 資料集記錄的群組,依遞減計量值排序:前 20% 值的記錄,接著下一個 20%,依此類推。